close

黑熊.jpg 

團團、圓圓已經公開展示將近兩個月,公私部門對「台灣黑熊」與「中國黑白熊」厚誰薄誰的討論,也隨著團團、圓圓持續曝光而備受矚目。公共討論的氛圍中,可喜的是台灣黑熊獲得更多「關愛的眼光」,但可悲的是,「關愛的眼光」只在乎曾經擁有、不在乎天長地久,曇花一現的黑熊焦點一時間撫平了大眾為台灣黑熊的抱屈,或因為一時的議題行銷博取大眾對「兩熊公平對待」的認知,但長久且深度地來看,台灣黑熊在資源分配上依然是弱勢族群。

閱聽大眾對於「兩熊新聞」的解讀,若無法獲得深入剖析、多元資訊的輔助,非常容易陷入新聞發佈者、議題操作者打造的單一面向胡同中,進而深信台灣黑熊終於獲得和貓熊至少同等的關注。就以今天(3月16日)召開的『珍愛貓熊 關懷黑熊--第28屆新光摩天大樓登高大賽』記者會為例,主辦單位宣布將捐出全數報名費並加碼,捐出100萬,分別贊助台北市立動物園貓熊50萬及農委會特有生物保育研究中心台灣黑熊保育50萬,並在未來籌拍有關貓熊在台及台灣黑熊紀錄片,企圖引導大眾認知:企業及大眾力量並未「厚貓熊薄黑熊」。

但在看似公平的背後,閱聽大眾恐怕已經忘了該企業早斥資三億,在動物園興建貓熊豪宅,比起區區50萬的黑熊保育善款著實是天壤之別!且三億建館經費全數由企業捐出,但50萬的黑熊基金卻部分來自大眾口袋,卻塑造成企業本體公平支持兩熊的觀感,恐有慷他人之慨的嫌疑。

企業參與環境關懷、保育教育、發揮企業責任,同時也完成形象宣傳、品牌包裝、資源交換,其實無可厚非,也值得鼓勵。但當閱聽大眾的視聽被混淆、觀感被扭曲,究竟是企業的責任、共犯(被捐助者)的責任、閱聽大眾的責任、媒體識讀教育的責任、還是以上皆是?

社會的亂象經常是多元問題的呈現,「兩熊新聞」表現的結局同樣是共犯結構共創的結局。「兩熊問題」凸顯的不只是保育、教育上的意見表述,還有台灣的媒體環境無法呈現多元觀點、無法平衡報導,加上閱聽大眾的識讀能力不足、公共議題參與程度不高,往往也是許多事件無法獲得完整討論、達成共識、包容異議的原因。

對於我們的下一代,可以從孩子熱中的兩熊新聞開始,不僅是提供正確的保育基本概念,更得讓孩子熟悉解讀媒體的能力,從蒐集資料、持平討論開始,即便兩熊事件不在短期內落幕,未來的各項公共議題也都該獲得更充分、更公共的參與。

原文出處:「Take it easy! 環境行動網 - -人禾環境倫理發展基金會」http://www.eeft.org.tw/eeftart/art_3.asp?id=A09316141132717&myarea=1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novemberrov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