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窗外.jpg 

對林青霞的印象,就是前幾個世代眼中的巨星,當今無人能比擬;對於林青霞的電影,也只有「東方不敗」算是認真看過,早期轟動一時的「二林二秦」演活瓊瑤文藝愛情小說的年代,實在來不及參與。然而,她又不像三四十年代的明星那麼遙不可及,似乎還在媒體上見過"活生生"的林青霞,但怎麼距離就那麼遙遠?

二月底早早安排去參加林青霞的首場演講,同時也是林青霞首部電影「窗外」在36年前因版權問題無法在台播映之後的台灣首映,原本覺得那就單純又是一場屬於我個人享受週末下午的場子,但當前一天的新聞竟然開始大幅報導這個消息起,我才開始意識到「這是一場盛會」,一場不早點去會搶位子就要苦坐一下午板凳的朝聖!

果真,現場來自港台各地、年齡層橫跨至少70個年代的"群眾"徹底改變了我週末午後的精神食糧供應地,悔恨於自己沒能帶個相機拍下盛況的同時,也感動於所有爺爺奶奶、伯伯阿姨級粉絲前來見偶像一面的眼神。然而,當林青霞一上臺、一開口,相信同我一樣不是為偶像而來的"小眾"也感受到何謂「巨星的風采」、「巨星的氣度」、「巨星的氣質」、「巨星的堅持」,甚至不禁思考起自己20年後是否也可能擁有這種無法形容的魅力?

「窗外」本身,敘述著高中女生江雁容自幼缺乏父母的關愛,卻觸犯社會禁忌,愛上了自己的老師,面對愛情、家庭、社會三邊的矛盾衝突,該如何抉擇…。70年代的電影裡反映著當時的社會價值,以父母、家庭為核心的人生抉擇,以保守、單一、無階級差異為主流的愛情觀,唯有在瓊瑤的小說及電影裡,才能提供憧憬愛情的年輕人,特別是女性,一個跨越差異的異想空間。直到80年代的電影裡,開始沒有父母的介入,愛情逐步發展為自主的關係,且當這些作著夢瓊瑤愛情夢的女子逐步走入家庭與現實壓力,瓊瑤電影終於告別大螢幕。90年代後,人們習以為常地接觸並普遍討論各種情愛關係,浪漫唯美的夢幻愛情逐漸被視為不切實際,瓊瑤從此轉入電視螢光幕,成為聊慰現實壓力的八點檔調劑。

千禧年後,瓊瑤文藝愛情戲只有重播、沒有新作,象徵的是當今政治、經濟、社會因子在人們心中種下的價值,今天大家面對的不只是生活的多元與競爭,也開始面對各式的公共議題,單純生活中的純情愛戀儼然不再發生,文藝愛情片不僅無法成為這個年代的心靈寄託,更讓"現代人"因文藝愛情片的劇情安排、拍攝手法、類詩句對白難忍一笑。

兩小時的「窗外」播映中,我確實幾番忍不住大笑,所幸身邊坐的是年輕人,免於被爺爺奶奶、伯伯阿姨們白眼。無意褻瀆巨作,就當那是會心一笑,電影的種種呈現除了因影視科技提升而改變,主要是反應當代的社會現況與價值。其實,若能生在那個不被政治紛擾、經濟壓力、物質慾望、社會問題牽絆的年代,為單純的愛情哭或笑,何嘗不是一種幸福......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novemberrov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